近几年来,明显可以感觉到夏天温度慢慢的升高,几乎每年盛夏都能听到有人因“热射病、中暑”进医院的新闻。
尤其是前段时间,印度的超高温度导致很多官员、平民活活被热死,更是震惊全世界……
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尚且如此,很难想象,要是放在古代,气候无常的风险,古人们将要如何抵御?一次大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,可能就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。
20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,中国到底有多冷,为何会这么冷?而百姓又是怎么样度过最冷的一年呢?
过去古人没有科学技术设备预测天气,靠着前人的总结来探索气候的规律,于是便有了“二十四节气”之说。
靠着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,古人按部就班的春来播种,秋来收成,农业生产的进度紧随着季节进行。这似乎也并没什么问题,千百年来如此反复。
所以在当时,反常气候的出现并没有人们过多的注意,毕竟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谁也说不准。
时间来到六月,这本是炎热的夏季。长江流域却飘起了雪花,严重的地方,甚至已经有了像寒冬一样的积雪。
“六月飞霜”往往是形容冤屈之大,连上天也为之动容,在盛夏时节下起了雪。这是一种夸张化的修辞,因为六月下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不仅北京六月下雪,接下来的七八月,整个华北地区都陷入冰封,气温更是跌到了零下。
这一整年,气温都没有大幅度的回暖。这场寒潮还波及到了南方地区,波及范围之广,影响时间之久,在历史长河中都是非常罕见的。故1816年,也被称为“没有夏天的一年”。
古人缺乏科学素养,大多迷信。气候异常,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神明的警示。民间还掀起了大大小小的暴动,认为是嘉庆帝得罪了上天,故上天要惩罚民间。
为此,嘉庆帝还诚心诚意进行沐浴斋戒等仪式,忙着政事的同时,还要日日跪在神像前忏悔,乞求上天怜悯。
这场天灾,最大的原因是“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比火山爆发”,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之一。
坦博比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,这些火山灰和二氧化硫阻挡了太阳的光照,地球表面的温度随之下降。
还有此次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甲烷,甲烷带来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远远高出几十倍。
这就使得,地表的温度无法向外散失,再加上大量的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,加剧了天气的异常。
其中给北半球带来的影响最大,同时期,不止中国,整个亚洲甚至欧洲、美洲都出现了极端天气。
一次火山爆发,就可以影响如此之广,古代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,极端天气下的人民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呢?
古代社会的主要产业是农业,大多数人都依靠耕种生存。本是农耕的季节却冰封,蔬菜和庄稼都被冻死,即使是不下雪的地区,也出现了霜冻,农作物几乎无一幸免。说颗粒无收一点也不夸张。
在灾难面前,百姓为了活下去,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各种冲突,无非是为了争夺那一口粮食。
抢不到粮食的怎么办呢,吃树皮吃草根,后面天越来越冷,灾民慢慢的变多,树皮草根也没得吃了,甚至开始吃土。
在当时,民间有一种叫“观音土”的东西,学名蒙托石。本质上它就只是一种富含各种矿物质的泥土,但其对消化道内的病毒和细菌有抑制的作用,能够治疗急慢性腹泻。
最重要的是,它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。把这种土和着水吃下去,会产生一种饱腹感,所以饥荒时期,许多灾民都会吃它来填饱肚子。
蒙托石虽然有药用价值,但把它当成食物来吃是不行的。所谓的饱腹感,只是一种假象。
人体根本不能消化和吸收土,有饱腹感不过是因为土填住了胃,把土当饭吃,一段时间后土会把胃部完全填满。
可在极度饥饿的状态,百姓们根本就没有选择,不少人实在忍受不了饥饿,纷纷吃土。
一场天灾下来,被土撑死的灾民,不计其数。还有饿死的,斗殴争夺粮食死的,甚至还出现了同类相食的恐怖局面。
在大灾的情况下,朝廷不是没有赈灾,只是当时已确定进入清朝末年,晚清的腐败程度众所周知。
朝廷的粮食和银子一层层的拨下去,一层一层的减少,真正到灾民手里的已经是寥寥无几……
一场火山爆发,就可以给人类沉重一击,可见自然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抗衡,人还是要对自然心存敬畏。
参考资料:中国知网《无夏之年》——劳拔·伊文,魏明(美).大自然探索. 2003(03)=